原标题:人文经济一线观察丨工业园里看发展无锡股票配资公司
新华社南京7月7日电(记者陈圣炜、武莹景)苏州工业园区东南部,几栋四叶草造型的大楼就是中国科创板上市第一股——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从空中俯瞰,大楼又形似半导体芯片,攻关半导体检测、助力国内芯片企业实现进口替代正是华兴源创的创业初衷。
超大规模数模混合芯片测试机、产能可达每小时1万颗芯片的先进封装芯片测试机、6.5代超大型柔性OLED面板前道检测设备……在华兴源创研发车间,各种设备和技术令人眼前一亮。
“早年留学回国,白手起家办企业,手中仅有两把‘枪’——螺丝刀和电烙铁。”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筚路蓝缕,华兴源创董事长陈文源感慨颇深。面对没人、没钱、没地的窘境,陈文源以对技术的不懈追求驱动企业迅速成长。
图为3月21日拍摄的华兴源创芯片测试机。新华社发
华兴源创研究院院长韩传云介绍,2016年成立半导体事业部时,开发团队被冠以“珠峰小组”的名号,寓意坚持攻关半导体领域技术、勇攀“科技珠峰”。
如今,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这家年轻企业已成长为行业翘楚。“创新没有终点,只有起点。”陈文源说,只有不断向前,才能引领技术进步。
星逻智能无人机巡检上海崇明水上光伏项目。新华社发
打个“飞的”,快递几分钟就能送到小区;无人机巡检自主决策调度、充电回收,真正实现无人化……如今,这样的场景在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常态,为无人机全天候值守提供后盾的是星逻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企业成立之初就矢志让无人机真正实现智能化。”星逻智能董事长王海滨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无人机新能源巡检系统,以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算法驱动无人机对光伏面板和风力发电叶片巡检,并提供解决方案,可在降低安全风险的同时,大幅提升新能源发电效率。
当无人机、新能源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以颠覆式产品打开市场缺口,才能创造风口,而不是追逐风口。”王海滨说。
在面积仅278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数量累计已达66家。2023年,园区生产总值达3686亿元,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16%,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4.86件,动能转换进一步彰显。
今年以来,园区加快构建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6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623”产业体系,加强研究谋划一批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重大项目。
6月30日,“机器人+先进技术”国际会议上,人形机器人“夸父”现场展示“本领”。新华社发
创新动能澎湃,还得益于产学研深度一体化。日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与苏州大学联合举办的“机器人+先进技术”国际会议上,机器人“夸父”不仅能走能跑,还能轻松跳跃避开障碍物,成为全场焦点。其核心技术由相关企业联合苏州大学共同攻克。
“‘夸父’机器人的联合攻关无锡股票配资公司,是苏大探索机器人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集中缩影。”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说,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也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近年来,苏州大学在机器人研发领域瞄准苏州各区板块发展定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并成功孵化多家独角兽企业。